總計 NT$ 0
結帳【體驗分享-李基永】RICOH GR IIIx 往前進了兩步有感
RICOH GR IIIx(以下分享皆是相機直出jpg,部分有曝光或白平衡調整,如有調整將會另外標示)
RICOH GR IIIx
RICOH GR IIIx
如果可以再往前站兩步應該就可成就一張有趣的照片 RICOH GR IIIx
好手感的物件
GR為人稱道的除了畫質之外,就是單手就可以操作使用的設計了。足夠豐厚的手指握把、握把上有漂亮的皮革荔枝紋路而且柔軟、電源開關與快門位置在食指移動就可觸擊的縱線上、於大拇指旁分別設計置垂直與水平方向的設定調整switch,讓小小的機身擁有彷彿系統相機的操控感。她的尺度、重量,每個R角設計,都相當就手,相信設計師在這些地方下了許多功夫與精神。這些種種、種種造就了一代銘機,只是把她握持在手中,就讓人十分滿足。
每個世代的GR,有著匹配的快速開機速度(當個世代),除了開機時鏡頭探出時的噪音,整體擁有感受十足讓人感到愉悅的。
說到28mm的設定,定焦廣角的選擇,為畫質與畫面捕捉之間設定出了當時RICOH認為最佳的平衡點。
在35mm底片時代,普遍當時的point-and-shoot相機多搭配24mm到40mm焦段的鏡頭,GR便搭配28mm的鏡頭,在當時優秀的鏡頭與相較於同其相似相機有更好的操作感,可單手操作、嬌小的尺寸受到記者們的喜愛,文字記者不需要另外與攝影記者搭配,可以為故事採集上搭配上適當的影像照片,是很好的單人作業配備。廣角的鏡頭可以捕捉更多現場活動影像,增加抓拍的瞬間成功的機會。
我想跟單眼相機或甚至於Leica這樣的相機相比,GR比較接近速寫的感覺而不是重視雕琢的油畫,這樣的明確調性設定,讓GR在相機玩家圈中樹立出一種不太一樣的典範。
28mm的畫面有著適度的變形感,畫面開闊且動感,可容納相較多的元素在一個畫面中,這樣的效果好像在劇場裡看戲,畫面不論前方的故事或是後方的底蘊都可表現豐富。或當攝影師迫近主題時,畫面中央的主題放大變形與背景的開闊形成鮮明的對比。相機鏡頭tlit時也會因為短焦距的關係,產生更為有張力的透視感。這樣的鏡頭設定,也是讓GR變成有趣且具挑戰性的相機,玩性更為開闊。
與GR各種糾纏的黑歷史
早從2005九月GR-Digital發表後,自身先後擁有過GR-Digital、GR-Digital II、GR-Digital III、GR III等四台GR。這個相機其他什麼都不管,就單單就手感考量便已經值得擁有購入了。
2010年後GR-Digital III 7.6mm X 5.7mm感光元件尺寸已經呈現疲態,畫質的表現已經開始不能滿足當時的電腦螢幕。在GR-D III之後,我暫時跟GR相機告別,這個期間我去Fujifilm的X pro1、X pro2、X100v轉了一圈,X相機操作手感也不是蓋的。中略一萬字。前年更是入手了X100v,相當滿意35mm的緊緻感,35mm不誇張的鏡頭表現,在街頭、在室內、人像表現、靜物描寫的主題都能涵蓋,雖然有觀景窗的優勢,而她畢竟不是一台可以簡單放在口袋帶出門的相機,這個時候GR III,就又重回身邊,隨侍在側。
時隔數年,我對於GR肌肉記憶並不陌生,很快地就又上手了。只不過要再重新適應往前站二步的焦段。這個世代機身防抖不是我首要考量,相對的我比較懷念較薄的機身與閃燈;本來我以為SR會是閃燈在弱光下的代替品,但經過這一陣子的使用下來,只能說閃燈是閃燈、防抖是防抖,兩者是不能互為替換的(苦笑)。
連同這次發表的GR IIIx就有8台相機,我就擁有其中的4/8!我與數位GR糾纏了這麼久,中間雖隔了進10年的時光,不管是GR III或是GR IIIx都有跟晴梅竹馬再次相遇的感覺,青澀與回憶交互出現。怎麼說都是因為有愛吧。
與走上不同道路的青梅竹馬再次相遇
回到這一次跟台灣理光富堃商借試車的GR IIIx
人像的表現果然值得預期RICOH GR IIIx
RICOH GR IIIx
RICOH GR IIIx
九月的突發!RICOH發表了等效焦距40mm的GR,成為35mm的隨身相機的救贖,就單單這一點就足以讓GR的老粉絲興奮不已。當富堃釋出試用的消息,我就積極地爭取這個特別的機會。同時很幸運地也入選得到試用的活動。
花了一個晚上將手上的IIIx完全複製我自己III的設定,讓兩台相機的不同只存在焦段的部分。以便展開為期一個月的體驗。
去年我將X-Pro 2換成了X100v,一是幾乎我的X-Pro2機身上總是掛著35mm的鏡頭,再來是X100v比較小的機身且同時也自帶viewfinder。將相機換成小號一點的我便是想要盡可能把相機帶在身上,而這樣的想法就讓一台鏡頭凸出、還有光學viewfinder的相機漸漸地被GR給取代,理由就不用多說。
慣性使用35mm焦段,GR IIIx的40mm等效焦段自然讓人感到興奮,與GR相同的口袋尺寸,也是叫人充滿著想像。實際的上手使用很快的可以在焦段上適應,更接近人在移動時的視野感受,也很直覺。外出時放置於口袋相當的自在,不需要多餘的包包就可以擁有大的感光器、優良的光學鏡頭、適手的機身、機身防震,整體package確實完整。
與不一樣的GR IIIx的第一次約會
試用的第三天正好要去荷蘭古道,於是一起將GR與x一起帶出門,荷蘭古道進入山道後山路兩側林木茂密,景深不足且豐厚的樹蔭把來自頭頂的陽光遮了,行進起來相當涼爽,不過想要拍照就有點缺乏有趣的景色,不斷連綿的綠意是很舒服,就是缺乏變化,在林木下方也沒有大景,幾次嘗試著拍的幾個點最終都伸手拿28mm的GR,利用較為誇張的前後感將景深拉開,試著將接連的綠營造出前後的層次,40mm的x就沒能將原來就不太有變化的風光表達出來。
快到山頂時,景色是開了,可惜的是當時遇見了一場陣雨,變連忙把將x這台借來的相機收到包包裡,避免搞壞了借來的相機,雨勢比較小後續往上行,到了北五指山山頂都是霧氣,拍照的機會也就少了。拿了相機也拍了同行的友人與各式景物,人像的部分礙於隱私就不分享。
第一回合的體驗有點失敗搞笑,不過這次經驗很有意思,有人或以人為主的拍照,x可說是勝任愉快,若想要借重誇張的焦距表現,很抱歉x就不提供這個選項了。
想要來點開闊感 RICOH GR III
40mm的鏡頭的景物就與後方背景有很好的分離感 RICOH GR IIIx
綠色的表現 RICOH GR IIIx
黑白色調的中間調子很豐富 RICOH GR IIIx
每一個岔路上的選擇
打從2005年九月RICOH以數位方式重啟GR的新世代,從GR-Digital到GR IIIx之間8台GR皆僅配備機背上的螢幕作為取景的工具,在iPhone出現之後以相機螢幕取景已經是新的日常,且小相機考慮到耗電成本等等螢幕的亮度常常會被犧牲,在山上取景拍照的時候很多情況會需要用猜的,也許是陽光太強,也許是角度的問題,也許是被攝物太小的關係,種種種種讓我想要取景窗。雖說,可以隨時可從口袋拿出來的相機才真是好相機,尤其是這類型出遊順便拍照的情境。如果、如果下一代出個可以上下翻的螢幕;我可以不要機身防抖,對我來說就完美了,當然還有防塵防滴。
沒有防塵防滴的GR,十一月份的台北一場雨接過一場雨,濕濕涼涼的秋天未入冬準備,也就是說對拍照攝影象徵著光線變少了。在台北多數的時間太陽多在頭頂上,或是多雲,光線拍起來立體感比較受限,等著適合拍照的時刻出現,也容易日為常生而錯過每一個撥雲見日的時刻,有出門也拍照的機會變少。如果有外出,下雨天就帶著我的GR;沒下雨就帶著IIIx,怎麼好迎著雨帶著借來的相機冒險。
習慣上U2設定為黑白的M模式、U3為Posi(正片模式)的Av模式。這讓我有兩個地方想抱怨:U1、U2、U3的白平衡不能保留各自的設定,這對幾乎只拍JPG的我有點困擾,室內的拍攝我比較頃向略黃的色溫。呈現當下氛圍,不是準確的色階。原先的計劃將U1設為室內、U3為陽光下的設定、U2為黑白設定,所以就乖乖每換個地方就養成先調整白平衡的習慣。
第二個就是在M、Av、Tv下轉盤的同一轉盤負責的功能不一致,不知道透過日後的韌體更新有沒有機會將曝光補償還是保留adj.上,第二轉盤的任務交給方向轉輪。這樣在M模式下adj.就會自動變成iso調整撥桿,幻想一下~如果真的是這樣設計應該甚好甚好。
當然,未來的GR如果有防塵防滴、有閃光燈、有更好的錄影、有更好的電池續航、不用有機身防抖。就什麼都不必選了。
RICOH GR IIIx的40mm
站在同一個地點RICOH GR III的28mm
小孩子才做選擇
同時擁有GR III與GR IIIx兩台相機的風光很有趣也困惑,暫時性的28mm留在室內或家裡使用,而40mm就是帶出門;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為期一個月的試乘,心理上多少都會盡可能將x帶出門,變成x主外III主內。短焦的相機對於空間較為緊迫的環境可以有更多畫面選擇的能力,對於環境與被拍攝物有更多演繹的空間,相較不會被比較窄的市野給侷限,對於我的習慣與拍攝主題提供更多的餘裕,這樣;到了室外x比III可以少往前站兩步(這一點我實際比較測試了),這樣的距離感在街上街拍比較不會令人緊張,在台北這樣形形色色的地方將多餘的部分驅趕到畫面外也會容易點。
如果站在著樣的角度考慮GR IIIx與GR III就有趣了!
雖說幾年前RICOH將PENTAX這個擁有系統相機的品牌買了起來,目前RICOH還是RICOH;PENTAX還是PENTAX,這一點並不像SONY將MINOLTA買走後就將其變成SONY。目前RICOH並沒有這樣做,RICOH這個品牌將專注於小型非系統相機。RICOH很聰明地將GR III與GR IIIx非系統化的系統的系統化。將使用感受向左右方向延伸。既進一步開拓GR品牌視野,也更進一步拉攏更多對於28焦段有所疑慮的客群。28mm與40mm差距也夠大;想要在GRIII與GR IIIx二選一或是同時擁有都是很理想的焦段差。相反如果今天的設定是35mm,那就有一種好像也沒差這麼多的感覺。
40mm的準標準鏡頭(一般來說是50mm是標準、PENTAX說是43mm)對於只擁有一台相機的人應該是相當廣用的。習慣上使用定焦鏡頭,對於自己不需要(或說不可以)當下再考慮要使用哪個焦段的焦慮紓解是很友善的,40mm的泛用性也是相當好,不會有過多的鏡頭變形與適度的空間壓縮,物件或人物的拍攝描寫更加的寫實,自拍也可行,大光圈的bokeh也漂亮。
合手的老手套
十一月月底的時候在朋友邀請下,前往不老部落“餐”訪,到了宜蘭部落山不巧又遇到下雨,本意再次將x作為隨身相機感覺一下新的鏡頭,無奈天不如人意。將相機藏在上衣外套口袋裡躲著雨水,只有在狀況允許的情形下拿出來拍照。這段時間,不清楚是我的問題還是相機的,總覺得我手中x的測光相當的不穩定,跟我自己的GR測光預期感覺不太一樣,偏重高光測光是我最常使用的模式,不過因為當天多在篷屋下活動,下雨屋外與陰影下的光落差非常的大,的確是個很具挑戰的狀況,過往使用的經驗中這樣的情形照片多偏暗而且亮部只有小部份過曝,拍攝的穩定度的確實出現多次不如預期的狀況。還好所有的調整都在指尖就可以快速完成,在快速調整曝光後,多能得到滿意的照片。
對焦掃不到遠景中很小很小的鳥RICOH GRIIIx
RICOH GRIIIx光線層次很豐富
RICOH GRIIIx將曝光度拉高2stops
RICOH GRIIIx
RICOH GRIIIx
有局部裁切RICOH GRIIIx
拾起GR,不管是標準28mm的或是x的40mm,只要帶在身邊就是滿滿安全感,不比擔心身邊沒有相機,總說最好的相機就是在身邊的相機,以這點來說GR III與GR IIIx就是最好的相機。拍不到有意思的照片就只能説是自己沒帶雙眼出門(笑)。
GR的各種好
GR對最最最吸引我的部分就是她的街頭感,小巧的機身放在口袋,拍照不再有這麼高的門檻,不必特地背著相機背包準備各項配件,考慮要攜帶的鏡頭,讓一切變得間單。尤其是她低調的身影,剛剛好、剛剛好。
08年的時候,我與同事到日本出差時,發生了件值得回味的趣事:當時帶在身上的就是RICOH GR-D II與MP。在世田谷區步行前往要去考察的地點,時間剛好是小學生下課的時間,會隨身帶著相機的我於是就拍了幾張有小朋友的照片,當時並不知道在日本隨意地拍攝陌生小孩照片是不被允許的行為。走著走著,不一回兒警察從後方追了過來,將我們帶到了就近的交番。同事與我的日文都不行,警察的英文也很糟,一場雞同鴨講後,他們表示拍小孩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,並要求查看我們的照片求證我們是不是有拍攝小朋友的故意,我們表示我們只是到附近觀光隨意拍攝風景,而且相機是底片的無法查看為由省去了檢查的部分,最後警察選擇相信了我們,查看證件後就讓我們離開了。在這等情境下,不招搖的外觀絕對是相當加分的。
這次體驗所討論的是值不值得購買的這個問題:如果2021年現在的我在GR III與GR IIIx之間我肯定會選GR IIIx、如果是已經有GR的我暫時不會購入GR IIIx,不是他們之間同質性太高、而是異質性太小,如果各位可以明白我的意思。
如果討論的是使用體驗,那不論是GR III或是GR IIIx都很難不讓人覺得過癮。拍照得出來的結果一定不會讓人失望。
如果你是一隻手要牽著伴侶或牽著小孩的人,GR III或是GR IIIx的單手操作體驗絕對打贏一堆相機與手機,況且小巧的身型是讓人可以常態性將相機備在身邊,她不會是那把瑞士刀,她會是那把專門備在身旁的短直刀。身邊可能會沒有的其他工具,但她的適時表現絕對會讓自己謝謝自己將她帶在身邊;況乎常態上現代人都有手機這把瑞士刀在身上。
RICOH GRIIIx
RICOH GRIIIx
RICOH GRIIIx
RICOH GRIIIx
RICOH GRIIIx